3月17日,美國化學回收公司Brightmark因未能償還其印第安納州熱解工廠債務,導致該子公司陷入破產境地。這一事件不僅未削弱廢塑料化學循環行業的發展勢頭,反而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
事件詳情
技術經濟性不足,公司運營陷入困境。早在2019年,Brightmark印第安納州工廠就完成了2.6億美元的融資,其中包括1.8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同年,該公司破土動工建造了這座工廠。到2020年年中,印第安納州的工廠已投入運營,并開始進行物料試運行。至2024年中期,該工廠每年的處理能力為2億磅,但自四年前開業以來共處理了400萬磅。由于技術原因工廠僅按照5%的產能運行,項目經濟型不足無法支持工廠運營,最近的財務困境即與2019年的融資有關。
4月23日,該公司宣布有意向在佐治亞州投資9.5 億美元,計劃在托馬斯頓建造一個占地250萬平方英尺的循環中心,每年可重新利用超過40萬噸塑料,將其轉化為新的循環塑料產品,Brightmark 表示該項目不會受到印第安納州破產申請的影響。
觀點
Brightmark工廠破產僅是全球產業探索期的階段性個案,并未撼動廢塑料化學循環行業的底層發展邏輯。科茂化學回收研究院認為,該事件反而暴露了歐美早期項目在技術穩定性與商業經濟性上的深層短板,而中國正以十年技術積淀為基石,在全球競爭中開辟出“規模化領跑”的新路徑。
國內企業通過十余年持續研發投入,已在核心工藝上實現全球領先。當前,多個標志性在建項目正成為行業信心的“壓艙石”:如中石化新疆塔河3.5萬噸/年廢棄地膜連續熱裂解項目、科茂環境山東60萬噸/年化學循環燈塔工廠、惠城環保廣東揭陽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
從全球范圍來看,化學循環全球大市場在中國。其一,得益于中國的人口體量,坐擁全球大的塑料
原料體量、市場集中度。其二,隨著中國垃圾分類、無廢城市以及垃圾資源化等政策施行,塑料這一放錯地方的資源將會得到高效利用。其三,物理回收難以處理薄膜類塑料,化學回收將成為塑料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甚至資源化繞不開的解決方案。
當化學回收成為全球競爭的 “必爭之地”,中國已憑借十年技術積淀與市場縱深,握穩了領跑全球的 “入場券”。這是一場碳減排、循環經濟的攻堅戰,更是中國新質生產力引領全球發展的新機遇——期待更多利益相關方乘勢而入,共同書寫中國引領全球化學循環的新篇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